Ein Deutsches Requiem; Schicksalslied(黑胶版)

Ein Deutsches Requiem; Schicksalslied(黑胶版)

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OP.45,开始创作于1857年(24岁),至1861年作了4个乐章。1865—1866年间,为悼念其母去世,又增加两个乐章,1868年作成女高音独唱的第五乐章加入,全曲创作历时11年。这部安魂曲的唱词摆脱了传统拉丁语经文的规范,以天主教神性转向自马丁·路德在德国兴起的新教精神。勃拉姆斯是一个虔诚的新教徒,《德意志安魂曲》的唱词是他自己从路德翻译的旧约和新约圣经中关于死亡、信仰和永生的段落精心编辑而成。全曲大致分成两部分:在第一至第三乐章的前半部分,与第四至第七乐章的后半部分中以田园诗般的第四乐章分开。前半部分哀悼的情绪与后半部分慰藉与安宁之间,以第三乐章最后的赋格曲巧妙地完成过渡。第一乐章中不用小提琴,用中、低音弦乐与竖琴极好地衬托宁静的哀伤;第二乐章中两个葬礼进行曲管弦乐部分的变化向众赞歌转化;第四乐章木管和圆号以温暖的音色融入合唱和对另一个世界更美好生活的渴望,都表现得极有特色。 此专辑为海丁克的版本,是很多人期待的,这种期待也包含了对雅诺维茨的期待,幸运的是海丁克并没有让人失望,细致而富有色彩。这个版本海丁克的处理比较特别。首乐章轻柔的切入,节奏一直是谨慎的,在第五乐章雅诺维茨出现之前甚至是拘谨的,海丁克完全是隐于勃拉姆斯巨大的身影之后,像雨溶于水,你只能听到稀疏的雨声,却看不清它源于何处,你只能感到它滋润的氛围。雅诺维茨的嗓音再次证明了她是勃拉姆斯慰藉之情的最好传递者,与玛丽亚.斯泰德的细若游丝不同,雅诺维茨声线清丽、高贵,高音的穿透力无人能及。 另外,此专辑中还附带收录了勃拉姆斯的《命运之歌》,为合唱和乐队而作,Op.54,作于1871年,其歌词采自德国诗人霍尔达林的书信体小说《赫披里昂》。赫披里昂是希腊神话中的泰顿神之一,是光明和美丽的化身。海丁克的版本是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个,听这个版本一定得有耐心。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